鼠疫、霍乱、非典、艾滋病……,这些疾病因为其传染性总是让人们闻之色变,一且发生就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有效防治传染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广大群众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了解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哪些是传染病、主要的传染病有些什么特点、发生了传染病要如何报告和处理等等,就像2003年抗击非典典的战役,全民动员、众志成诚。不管多么厉害的传染病都是可以战胜的!
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引起暴发流行,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二、传染病病是如何传播的?
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①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②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③病原体浸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传染病原体可以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垂直传播。
三、发现传染病应怎么做?
群众对传染病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后,一旦发现自身或周围人员患有传染病,一是要及时的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二是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进行隔离治疗。我国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是法定报告人,其它行业的职工、干部、居民等各类人员也都有报告的义务。发现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
四、发生传染病疫情要常采取哪些措施?
(一)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对密切接触传染源,可能受到感染的人,采取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措施,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尽可能加以治疗。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如鼠类),则应杀灭,并处理好尸体。
(二) 切断传染途径 如对肠道传染病,重点在搞好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理及环境消毒,对于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是空气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对虫媒体传染病,应以杀虫防虫为主;某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由于传播因素复杂,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切断其传播途径。
(三) 保护易感人群 措施主要有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以及给予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两大类。
五、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有什么义务?
(一)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査、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 儿童的监护人应当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三) 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四)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护散的工作。